心理咨询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冰球突破游戏网站 | 心理测评 | 专项工作 | 健康月集锦 | 学院风采 | 队伍建设 | 冰球突破游戏网站 | 常用下载 
冰球突破游戏网站
 乐书乐影 
 心理讲堂 
 心灵清流 
当前位置: 首页>>冰球突破游戏网站>>乐书乐影>>“心”影推荐>>正文
 
源代码
2013-11-07 08:57  

中文名 :源代码

外文名 :Source Code

导演:邓肯•琼斯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 / 维拉•法米加 / 米歇尔•莫娜汉

电影剧情

“咚,咚”“呼,呼”,急促的心跳声和喘息声震耳欲聋。一切都开始模糊,继而扭曲变形。然后,一阵尖锐的火车汽笛声,将柯尔特•斯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饰演)拉回了现实。窗外,是疾驰倒退的绿地。坐在他对面的女子(米歇尔•莫娜汉 饰演)疑惑地看着走神的他,又继续着话题,柯尔特突然觉得头皮发麻。他不是这个女子口中的肖恩,也压根儿就不认识眼前这个叫做克里斯蒂娜的女子,他所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自己正在阿富汗执行飞行任务。

柯尔特意识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真相。他冲向洗手间,直愣愣地盯着里面的镜子,出现在镜子里的人,是一个身着呢子大衣、蓝色衬衫,眼中带着几分惊恐的中年男子。不是他自己,至少不是他印象中的自己。还没等他惊魂落定,一股强大的爆炸气流袭来,整列列车在烈火中被炸成碎片。猛然睁开双眼,柯尔特惊疑地看着四周,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独立的空间里,穿着本就属于他的军服。

“欢迎回来,柯尔特上尉。”一个温和的女声在他耳畔响起。紧接着,是一个冷静的男声。原来柯尔特被选中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这任务隶属于一个名叫“源代码”(Source Code)的政府实验项目。在科学家的监控下,利用特殊仪器,柯尔特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但每次只能回到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也就是这一天清晨的7点40分。理论上,“源代码”并不是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无法改变历史,也并不能阻止爆炸发生。之所以大费周折让受过军方专业训练的柯尔特“身临其境”,是因为制造这起爆炸的凶手宣称将于6小时后在芝加哥市中心制造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为了避免上百万人丧生,柯尔特不得不争分夺秒,在“源代码”中一次次地“穿越”收集线索,在这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里寻找到元凶。

电影评价

《冰球突破游戏网站》这部影片,本没有太多好说的。其画面说不上震撼火爆,但很明快流畅,剧情算不上惊心动魄,却是跌宕起伏。若不去究其内里,大可以把它看成一部适合在电影院约上三五朋友,边嚼爆米花边看的标准商业片。其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导演借以建立其故事架构的概念,若深入其中,则另有一番天地。       决定论(机械论):

影片故事的核心概念是平行宇宙,但要说到这个概念,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随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掷骰子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随机现象。因为它的结果无法预知,所以赌博的人都靠他来搏运气。但深入的考查后会发现其可能并不是一个随机事件。骰子落地得到的结果跟其起始条件和环境因素严格相关,若是能够准确控制投出的起始位子,角度,方向,空气流动,温度等所有因素,那么每次投出的结果便会一模一样。也就是说掷骰子这个看似随机的过程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个确定的过程。

骰子如此,那么当然硬币也一样,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则是通过某种算法得到的伪随机数(通常与计时器相联系),如果以此深究下去,你会惊讶的发现所有你能想到的随机现象也许都是伪随机。每一个结果都是造成它的原因的结果,而它的原因,又是其自身原因的结果。花是注定要开的,因为那阵风带来了花蜜,风是注定要来的,因为远方的蝴蝶拍了拍翅膀(蝴蝶效应),蝴蝶是注定要拍翅膀的,因为另一只女蝴蝶正光着身子偏偏起舞。

如此看来似乎一切都已注定,过去的原因决定了现在的结果,那么作为自认高等的人能够摆脱束缚,拥有自由吗?在决定论者看来,这是在自欺欺人。

自由意志:

哲学上来说,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意志。当墨菲斯向尼奥摊开双手时,尼奥便开始行使这样的自由,但无论他吃下哪颗药丸,他的选择早已注定。人们会思前想后,考虑所有因素,作出决定,并执着的认为这是自己的决定。但仔细考虑一下,如果让人在一辆劳斯莱斯和一辆奥迪间选择,100个人中99个会选前者,而剩下的那个想要用他的选择来证明自身的自由,但这样做的他不仅首先受到了证明自身自由这一想法决定(而这一想法又是由于想要反驳决定论这一冲动而来的,这一冲动又自有其原因)进行了反向选择从而正好证明了决定论,还损失了一辆劳斯莱斯。就如同《冰球突破游戏网站》(又名《冰球突破游戏网站》)里所说的:当你试着不要去想大象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便是大象。

有人也许会想,如果面对两辆几乎一模一样的劳斯莱斯,唯一的不同是底盘上的一个字母,而选择者无法看到这个字母,那么选择者作出的选择不就不受其他因素支配的影响了事件的发展了吗?但若仔细考虑,选择者可能会因为偏爱方向右而顺手选择右边的一辆,而他的这种偏爱可能是小时候的某种创伤造成的信念固着。如此一来我们仍然可以说人并不存在自由意志,一切都已决定,只是我们无法了解。

面对一个如此悲观的结论,大多数人难以平静。我们真的对自己无能为力吗?我饿了所以我吃了个面包,我冷了,所以我穿了件衣服,我长大性冲动了,所以我找了个老婆,我看了某本旅行日志或者某篇杂志上爱琴海的美丽风光,所以生出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我们就这样被生活推着,随波逐流。我们是剧中的角色,编剧却另有其人,他只是轻轻推了推第一张骨牌,便创造了这大千世界。他是谁?有人说是上帝,有人说是安拉,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量子理论:

在18,19世纪,基于因果循环的拉普拉斯信条所建立的决定论统治着整个思想界。包括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众多大家都是其信徒。然而,一场科学上的革命却为非决定论哲学带来了曙光。量子力学的建立在微观层面上质疑了宏观因果律,其提出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从而将随机这一概念再次拉回我们眼前。

举一个例子,通常我们认为原子核之外有电子围绕,然而根据量子力学,这些电子并不是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围着原子核绕圈,它可能出现在核周围任意位置中的一个,或者说这一个电子同时出现在他可能出现的位置。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决定其状态,然而令人蛋疼的是观察又改变了其状态。那么在观察之前电子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呢?这个问题的蛋疼程度可以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你来我家做客,我在不在家呢?当你打开门的时候你才能确定我在不在,但在开门之前,我处于什么状态呢?这时我有多个分身,可能在家,可能在学校,可能在路上。我同时处于所有可能处于的位置的叠加态,直到你开门看了一眼,于是我的位置确定了。

薛定谔的猫:

这样的事情别说你想不通,无数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都抓破了头,于是薛定谔想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关在箱子里,箱内还置有一小块铀、一个盛有毒气的玻璃瓶,以及一套受检测器控制的、由锤子构成的执行机构。铀是不稳定的元素,衰变时放出射线触发检测器,驱动锤子击碎玻璃瓶,释放出毒气将猫毒死。铀未衰变前,毒气未放出,猫是活的。铀原子在何时衰变是不确定的,所以它处于叠加态。薛定谔挖苦说:在箱子未打开进行观测前,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 “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有人打开箱子看一眼才能决定猫的生死。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来说,在打开箱子那一刻,因为你看了一眼,波函数塌陷了。这简直匪夷所思,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两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时既死又活。难怪霍金听到薛定谔猫佯谬时说:“我去拿枪把猫打死!”

关闭窗口

东北电力大学冰球突破游戏网站 

邮箱:dongdianxlzx@163.com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长春路169号东北电力大学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320   邮编:132012